作者杨金琼,江苏常熟市法院办公室主任。
司法改革大幕即将全面开启。自改革试点两年以来,各种声音不断敲打着法院众多年轻法官们的心。不可否认,有一部分年轻法官徘徊在进与退的十字路口,有迷茫,有观望,有人放弃,也有人在矛盾中坚守。但无论如何,我们这一代年轻法官都已成为这项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司法大变革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群体,我们将在最美好的年华亲历这场改革,相伴前行的路上也必定风雨兼程,挑战与机遇并存。但最重要的是,我们能否经得起这场改革的考验?能否抛却个人得失以追求司法公平正义为己任?能否始终信念不变、初心不改?笔者认为,年轻法官在司法改革过程中选择坚守,应该做到以下三点:
一要拒绝浮躁。法官员额制要动很大一批人的奶酪,有些年轻法官担心自己成为改革的牺牲品。这是多虑,从改革试点情况来看,有很多优秀的年轻法官进入了员额,而且司法改革的最终目的就是要树立法治权威、维护法官尊荣。改革成功之后属于法官的尊荣感在将来也必定属于现在这批敢挑重担的年轻法官们。所以年轻法官一定要拒绝浮躁,增强定力,首先静下心来仔细思考衡量自己是否足以承担起独立行使审判权的责任?当下,并不是所有的老法官都担得起独立判案、对案件质量终身负责的巨大责任,也并非所有的年轻法官都必须无条件转为法官助理,司法改革就是要让一批有能力、有水平、有正气、有担当的法官们站出来,组成高素质法官队伍,维护社会公平正义,而不是让大家共享大锅饭,将来也必定是能者上、庸者下,当好法官与年龄无关。
年轻法官也不必太在意暂时的个人得失,与其不着边际胡思乱想影响工作、影响个人成长,还不如脚踏实地,以职业良知恪尽职守做好当前工作,以优异的工作业绩展示实力。即使年轻法官在改革之初暂别审判席,又何尝不是一个韬光养晦、积累经验的好机会?我们要利用这个机会抓紧实践锻炼,积累司法经验,磨练司法技能,打牢法律功底。今日的暂别是为了将来更好更强的复出,"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这才是我们年轻法官应该具备的胸襟和气度。
二要精通业务。司法责任制已经明确,但仍有部分年轻法官心里惴惴不安,既想当主审法官,通过"让审理者裁判"获得自由裁判的权力,又对"让裁判者负责"心存疑虑,不敢担责,害怕终身负责。这还是长久以来很多法官为省时省力或逃避责任,动辄将案件提交合议庭、审委会讨论定性之后再裁判的传统所带来的后遗症。随着司法改革的全面铺开,员额法官的责任很重,年轻法官要在关键时期经得起考验,就必须精通业务。业务能力是多方面的,主要包括查明案件事实的能力、正确适用法律的能力和较强的说理释法能力。在案件事实查明上,如证据甄别、庭审驾驭和及时行使释明权、准确分配举证责任等,需要年轻法官有非常娴熟的审判技巧。在法律适用方面,既要对法律法规吃准吃透,又要避免机械执法,就必须将丰富的社会经验融入到案件审理的每一个阶段。在说理释法方面的能力则主要体现在裁判文书的制作水平上,年轻法官必须能够将审理案件的内心确信通过裁判文书准确表达出来,使当事人看得懂,易接受;同时还要善于与当事人打交道,能够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让当事人理解法律规定和法院的裁判结果。
能力的养成非一朝一夕之功,立志于当一名好法官的年轻人,如果既能静心面对世间纷扰,又能致力于研究案件,多向经验丰富的老法官学习,以提高业务能力为己任,那么终有一日必将"腹有诗书气自华",成为令人尊敬、受人爱戴的好法官。
三要甘于奉献。奉献是一种品德,在司法改革大潮中,奉献更应该成为一种担当。改革试点工作启动之后年轻法官有诸多吐槽,工作积极性降低。其实,年轻人在择业之初应该明白,选择法官职业就等于选择奉献、寂寞和清贫。在收入上,法官不可能与律师、企业法务经理等法律自由职业者相提并论;在生活上,法官注定要远离灯红酒绿、纸醉金迷;在工作上,法官面对庞大的案件数量、新颖的案件类型经常要加班加点、劳心劳力。如果一定要按照市场经济原理核算法官的劳动力价值,那对法官职业的认同感必将难以为继。很多年轻法官会问为什么要无私奉献?这问题的核心就在于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巨大差距让年轻法官心理失衡。法官队伍固然需要高素质、高水平、梯队化,但更需要无私奉献的精神,如果缺少这种"衣带渐宽终不悔"的奉献精神,则是不适合从事法官职业的。
中国法治建设尚处于起步阶段,从法治初阶逐步过渡到成熟阶段,特别是要让中国老百姓法律意识增强到足以形成整个社会懂法用法尊法的氛围,需要一代又一代法律人士奔走呼号,倾尽全力方能实现,类如新中国的成立,亦是无数仁人志士抛头颅、洒热血、以奉献生命为代价换来的。这意味着,如果打算终身从事法官职业,那么无论是司法改革之前,还是司法改革过程中,亦或是司法改革成功之后,法官都必须与无私奉献终身为伴,如影相随不可相弃,弃之则愧对法官称谓。
总而言之,面对司法改革所带来的纷纷扰扰,年轻法官们应该摒弃浮躁,精通业务,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的要求,将自己一生无私奉献给国家的法治大业,这是年轻一代法官们的历史责任,更是担当!